算力的“四大门派”有哪些
算力即计算能力,指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性能指标,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,支撑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处理等应用场景的高效运行。?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、网络运载力、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,通过算力基础设施(如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平台)向社会提供服务。衡量标准常用FLOPS(每秒浮点运算次数)。?
根据工信部《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)》、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《中国算力白皮书(2022年)》等文件,算力可划分为四类:
1、通用算力(基础算力)
芯片:x86、ARM、国产C86、RISC-V等CPU;
场景:政务云、企业ERP、网站托管、金融核心交易系统等;
占比:根据《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4年)》所公布的数据计算,通用算力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65%(含边缘)。
2、智能算力
芯片:GPU、NPU、FPGA、ASIC;
场景:大模型训练、自动辅助驾驶实时推理、AI医疗影像、工业视觉质检等;
占比:根据《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4年)》所公布的数据计算,智能算力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32%。
3、超算算力(HPC)
芯片:CPU+GPU异构众核;
场景:全球气候模拟、新药分子动力学、核聚变仿真、航空发动机设计等;
代表:国家超算无锡中心“神威·太湖之光”、广州中心“天河二号”;
占比:根据《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(2024年)》所公布的数据计算,超算算力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3%,但单节点性能可达E级(百亿亿次)。
4、边缘算力
形态:把上述三类算力“裁剪”到城市、工厂、路口、基站等地;
场景:AR/VR低时延交互、车联网V2X、智慧零售等;
规模:截至2024年9月,5G基站总数达408.9万个,已实现“乡乡通5G”,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。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4.5万个作为边缘载体,有效满足各行业对网络定制化、数据本地化、管理自主化的应用需求。